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太平天国宝藏,以及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丢了156年,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儿了?

当围城三年的湘军蜂拥冲进天京 (南京) 城时,已经杀红了眼的湘军士兵们在疯狂屠戮劫掠同时,最挂念的就是:金库,太平天国的金库,到底在哪里?

从1851年太平军起事,到1853年攻占江宁 (南京) 并定都改名天京,13年来,南征北战的太平军也在不断聚敛财富,并在天京城中建立了一个名为天国圣库的金库存放各种金银财宝,而根据清军眼线汇报,这个天国圣库最高峰时,曾经聚敛了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

当时,外界纷纷传言,“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对此,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还指示自己的九弟、负责围城的曾国荃说,“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当时,湘军在天京城外围城三年,由于清廷财政困窘,湘军士兵们早已欠饷多月,所以,士兵们都早已眼冒金光,想着冲进天京城中大发一笔横财,尽管通过大肆屠戮,士兵们都劫掠得盆满钵满,但让湘军意外的是,他们几乎刮地三尺,但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天国圣库。

对此,曾国藩不无懊恼地向清廷汇报说: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尽管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如此汇报,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对此根本不信。

在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高层看来,天国圣库,肯定是让曾家兄弟和湘军给私吞了,可眼下拥兵三十多万的湘军势大,一时半会也奈何不得。

1

实际上,不仅仅是清廷高层,在1864年天京城破之后,当时举国上下,舆论普遍认为是湘军劫掠洗劫了太平天国圣库。

1850年,洪秀全率领众人在广西金田起事,当时洪秀全要求,所有太平军成员“人无私财” ,所有财产全部“公有” ,在打土豪、均贫富的号召下,太平军队伍迅速扩大,“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

1851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发布诏令说:

“各军各营众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总要一条草(心),对紧天父天兄及朕也。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此后,天国圣库正式建立。当时,太平军规定,如果私人藏银超过5两,就会被治罪乃至处以死刑,“通军大小兵将,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带金宝,尽缴归天朝圣库。倘再私藏私带,一经察出,斩首示众。”

太平军在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后,圣库制度被施行到了极致。当时,太平军不仅没收居民私有财产归入圣库,家庭制度也被一并取消,军中所有男女按性别分别编入营、馆、衙,实行消费供给。

通过这种特殊且残酷的搜敛,天国圣库迅速壮大。据秘密潜入太平军中的细作、道光六年进士张继庚汇报,天国圣库地址设在天京城中的水西门灯笼巷,张继庚在写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说,天国圣库在初设时,有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可以补贴当时清廷巨额的财政亏空。

但此后,随着张继庚在1854年被太平军识破身份杀害,有关天国圣库的消息就中断了,但清军对此一直心心念念。

1864年天京城破后,曾国荃指挥湘军攻入城中逐街逐巷搜索,士兵们在天京城中重点搜查了洪秀全生前居住的天王府,以及遍布城内的几百处王府和其他官员宅邸,但都没有发现天国圣库和传说中的巨额宝藏,为此,发狂的湘军在天京城中到处拆房子、挖池塘,不惜掘地三尺,可就是没有发现宝藏。

为了获悉内情,湘军在俘虏太平军主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后,曾经严刑拷打逼问李秀成说:“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

但李秀成的回答始终是“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

后来,曾国荃又亲自提审了原来掌管太平天国内务的梦王董金泉,但也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曾国荃只好向清廷汇报说,除了发现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外,有关太平天国圣库的窖金,实在一无所获,或许事情只是民间传闻而已。

2

曾国荃如此汇报,清廷不信,民间自然更不肯信。

天京城破后,当时的《上海新报》就报道说,曾国藩的夫人从南京回湖南老家时,光运送财物,就用了二百多艘船护送,因此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天国圣库很有可能,是让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等湘军将领给私吞了。

对此,曾经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清末小说家李伯元,他就曾经在《南亭笔记》中写道:“(曾国荃)攻金陵既破,搜遗敌,入天王府……闻忠襄(曾国荃)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盖无论何处,皆窖藏所在也。除报效若干外,其馀悉辇于家。”

尽管李伯元是个著名小说家,但他关于曾国荃在攻破天京城后,掳财“获资数千万”的道听途说还是不胫而走,实际上,李伯元出生于1867年,去世于1906年,而李伯元出生时,太平天国早已覆灭三年了,因此李伯元的说法能有多少可信度实在不足为论,但此后,关于曾国荃私下掳掠天国圣库的传闻,还是愈传愈广。

实际上,自从1856年参与湘军开始,作为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此后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确实掳掠不少,当时,个性张扬的曾国荃“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战,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对于曾国荃来说,清廷一直对于汉人拥兵心怀猜忌,因此,曾国荃也在有意无意之中,通过掳掠钱财、回到湖南老家买田盖屋,来向清廷证明自己“心无大志”。

经过前后八年营建,到了天平天国覆灭三年后的1867年,曾国荃在湖南湘乡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长600米、宽230米的规模宏丽、“俨若城市”的“大夫第”,这使得外界更加质疑曾国荃是通过掳掠了天国圣库,积攒起了一笔超级财富。

但实际上,曾国荃虽然不像他的兄长曾国藩一般清廉,颇有不少贪污受贿和通过在战争中掳掠的钱财,但要说他“获资数千万”还是严重言过其实。

当时,清廷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设立银库,主要储藏金、银、制钱、银票等财物,清朝国库分为内府库和户部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户部存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8182万两;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清廷户部存银降至1900万两;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也就是太平军起事的第三年,清廷在战争支出激增情况下,户部存银降至可怜的20多万两,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困窘中,假如曾国荃真的掳财“获资数千万”,那势必将为清廷所不容。

太平天国平定六年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初二日,因为受到清廷猜忌、闲居家中的曾国荃在写信给大哥曾国藩的信中诉苦道,“弟向未留剩活钱而用度日繁,亦渐有涸竭之意。”

一个月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又写信给大哥曾国藩说,“住乡应酬亦大,明春有权住省城之意,借以省款客酒饭轿钱。”

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曾国荃在写信给两个侄子曾纪泽、曾纪鸿的信中又说:“八年闲居……负欠如海。”

由于这些信件当时属于私人性质,都是到了后世才被公开,因此可见曾国荃虽然在湖南湘乡老家买田盖屋营造豪宅,但从他个人信件来看,他实际的身家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阔绰,因此才屡屡搞得困窘缺钱,为了赚钱,到了1875年,曾国荃不得已再次出山做官,此后他先后担任陕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山西巡抚、陕甘总督、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礼部尚书等职务。

此后,曾国荃先后担任过七年两江总督,仅这七年间就有正规收入210万两白银(包括办公经费),因此,曾国荃虽然有身家,但难说他通过洗劫天京(南京)赚到了多少钱。

对此,曾国藩就曾经为弟弟曾国荃抱屈诉苦道:“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3

既然曾国荃私人掳掠天国圣库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天国圣库,是否又有可能被湘军士兵私下洗劫瓜分了呢?

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记载,湘军攻入天京后,在城中屠戮洗劫达七天七夜,“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於是杀贼十馀万人” ,在这场疯狂的劫掠中,一度欠薪欠饷达一年之久的湘军士兵们,都对通过洗劫天京城,来弥补欠饷有着疯狂掳掠的心理,因此即使当时湘军真的找到了天国圣库,也有可能是被湘军士兵们一拥而上疯狂瓜分,很难轮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来分多少羹。

由于清廷国库困窘、湘军长期欠饷,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对湘军士兵这种通过屠城洗城的劫掠予以了默认,否则他们根本无法驾驭控制数十万长期欠饷的士兵。

另外,天国圣库除了有可能在天京城破时,被湘军士兵集体瓜分洗劫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突出城外的太平军士兵化整为零、带出了天京城外。

例如李秀成在突围时,当时他被人认出堵截后,李秀成为了脱身,就曾经想收买对方说:“能导我至湖州,愿以三万金为酬劳。”

当时,即使是李秀成的随行童仆,也是“两臂金条脱皆满,又以一骑负箱箧,皆黄金珠玉宝贵之物,约值白金数十万两”。

1864年天京城破时,当时洪秀全已经去世,太平军1000多名精兵于是拥护洪秀全的儿子、幼王洪天贵福突围到了湖州,暂住在堵王黄文金的王府,此后,洪天贵福又随军突围到了江西,并在江西被清军俘虏,随后被凌迟处死,年仅15岁。

洪天贵福虽死,但有关洪天贵福曾经将天国圣库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湖州堵王府中的传言却不胫而走,湖州当地百姓对此也深信不疑,当地一位老人就对外说,他曾经于1954年在湖州路过堵王黄文金的旧宅所处的小巷子时,看到两个小孩在把玩一枚比成人手掌还大的铜钱,而这枚铜钱正是天国圣库中的镇库钱。而据两个孩子说,这枚铜钱是他们在堵王府附近的青石板缝隙中捡到的,这似乎为太平军在湖州藏宝,提供了一些侧面的证据。

实际上,有关太平军在湖州堵王府旧宅藏宝的传闻,早在民国时就已经广为流传,据传在1924年,就有两个人专门从上海来到湖州,租下了原来堵王府中的一处老宅院,然然悄悄开挖地下的地窖,之后,这两个人不辞而别。

据此有人推测,太平军堵王府旧宅即使真的藏有金银,估计也早就被这两个人挖走了。

4

尽管后世对天国圣库愈传愈神,但实际上,天国圣库虽然在初期确实仓储了巨额银钱,但在后期,天国圣库是否还存在,已经成了一个谜。

曾经卧底太平军中的清军间谍张继庚,在后续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曾经催促清军要尽早攻下天京城,张继庚说,天国圣库在第一次汇报后没几个月,圣库存银就从1800多万两降到了800多万两,原因就是上至洪秀全,下至各个王爷头目,都纷纷从圣库中转移钱财,到了1854年张继庚被太平军识破杀害前,张继庚在最后发出的密信中提到说,圣库存银已降到不足百万两,当时,“东王杨秀清有私银一万余两,天王洪秀全有七千余两,北王韦昌辉有一千余两”。

张继庚被杀后,失去内部眼线的清军,此后也没了有关圣库的最后消息。

实际上,天国圣库的存银,从太平军中的各种奢靡浪费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洪秀全在进驻天京后,就动用上万军民,将原来的清廷两江总督衙署扩建为“天王府”,建成后的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精雕细琢,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侈丽无比”。

在洪秀全的带头作用下,太平军中滥封的几百个王也争相攀比,进而不断掏空了天国圣库,此后,从1853年开始,天京城就一直不断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中,各种战争开销,以及购买武器、粮饷,都极大消耗了天国圣库的存银。

到了太平天国覆灭前一年(1863年),当时清军急攻苏州,忠王李秀成准备从天京带兵前往支援,由于缺乏军费,洪秀全及朝臣竟然令李秀成“助饷银十万” ,这种不惜到了勒索己方大将的地步,可见天国圣库到了最后时刻,实际很可能已经名存实亡。

但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向上汇报没有找到天国圣库的说法,还是令垂帘听政的慈禧产生了极大怀疑,碍于当时湘军拥兵30多万,并且朝中上下满是湘军出身的大臣,慈禧对此只能是打个圆场糊弄过去。

但慈禧一直记着这事。

等到先后平定太平军和北方的捻军,并且逐渐裁撤湘军,断掉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左膀右臂后,1868年,当北方的捻军被大抵剿灭后,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需要湘军助力的慈禧,立马下令将曾国藩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

在慈禧看来,将曾国藩调离他的老地盘两江地区,改而将他调到天子脚下的直隶地区,就是为了方便清廷就近控制曾国藩,随后,慈禧又立马下令,将原来的浙江巡抚马新贻升任为两江总督。

就在马新贻赴任前,慈禧也给马新贻下了几个密令,一是在两江地区抑制湘军的势力,二是秘密调查天国圣库的下落,看是否真的被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或湘军所秘密私吞。

马新贻在两江总督任上仅仅待了两年,1870年,马新贻在已经从天京改名为江宁(南京)的校场阅兵后不久,竟然在重重士兵的拥护下,当场被刺身亡,史称“刺马”案

“刺马”案震惊了整个大清帝国,因为身为两江地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和晚清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竟然当场被刺,整个朝廷内外都知道此事绝不简单,以致事后先后负责查办此案的官员都畏畏缩缩不敢冒头,无奈之下,慈禧只能让曾国藩再次回任两江总督,以安抚被马新贻到处镇压、多有不满的湘军旧部。

对于这宗最后不了了之的“刺马”案,当时人普遍怀疑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湘军中人所为,但碍于湘军在晚清政坛根系复杂的强大权势,即使是慈禧,最后也只能是对案件敷衍了事。

随着马新贻的被刺,此后清廷官方再也无人胆敢公开追问天国圣库的下落。

马新贻死后两年,1872年,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也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到了1890年,曾国荃也病逝,但有关传闻在民间一直持续不断。

5

清朝被推翻后,1912年,刚刚建立的南京地方政府碍于财政困窘,不知道从那里听来的消息,竟然真的在1912年底,在南京通济门城楼附近进行了一次挖掘,但当时深挖了40多米都没有发现宝藏,最终空手而归。

部分民间传说则更加神乎其神,南京城内曾经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也被称为蒋驴子,传说此人原来是名行商,经常用毛驴贩运货物。蒋驴子有次运送军粮,得到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垂青,被任命为“驴马车三行总管”。

据说,1864年天京城破时,天京城中的权贵和内宫后妃,曾经“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后来,这些宝物在天京城破后流入蒋某之手,其据以起家,成为南京巨富。

对此有消息表示,晚清时期确有蒋驴子其人,但他本人是做生意起家,而不是传说中的依靠什么天国圣库致富。

民国时期,有一本叫做《真相》的杂志,也曾经煞有介事地写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广州人曾经在太平天国当兵,1864年天京沦陷前,太平军某位王爷曾经命令他和其他46名士兵在其家中挖了一个藏宝洞,埋藏了300多万两黄金白银,工程竣工后,这位王爷以犒赏为名邀请他们赴宴,这个广州人由于刚好疟疾发作就没有前往,没想到其他人赴宴后却被那位王爷全部杀掉灭口。

获悉此事后,这位广州人连夜抱病逃离天京(南京),后来,此人在临终时曾经交给他儿子一张草图,并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把藏宝发掘出来,以安抚我的遗志。”据说,此人的儿子后来果真到了南京寻宝,但至于有没有找到宝藏,《真相》杂志就没了下文。

此后,还是有人不甘心,又有人将原来南京天王府中西花园的湖水放干进行挖掘,但也是一无所获。对此有关方面表示,南京文化遗存丰富,深挖4米多,就已经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层了。而自清末以来,南京古城内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早已经被大规模挖掘过,但都没有发现传说中的所谓天国圣库宝藏。

尽管斯人已去,但有关天国圣库的传说,或许还将持续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董佳:《教科书里没有的近代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

白雁 胡玉梅:《太平天国窖藏宝藏之谜》,《现代快报》

安丝薇:《英雄自剪羽翼——浅谈曾国藩裁军原因及影响》,《文史月刊》2012年9期

丁芮:《湘军与近代 社会 控制的转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Q2:太平天国的两大宝藏是否真的存在?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财政制度,即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中,进行集中管理。百姓私藏金银,若被发现,立即问斩。也就是说,在这种统一集中的财政制度下,太平天国一定高度聚集了无数金银,那么天京宝藏的传说就更加真实可信了。


并且,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南京经营数十年,励精图治,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雄厚的财政做支撑,恐怕做不到。而在当时,的确流传着天京宝藏的传说。尤其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攻破南京城以后,大肆劫掠,几乎将南京城翻了个顶朝天,为的就是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也清清楚楚地提起过洪秀全的“窑金”。可见,天京宝藏并非空穴来风。


天京之战,率先攻进南京城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的一支军队。据说,当时曾国荃带兵一路杀到天王府,在天王府四下搜寻,发现了洪秀全埋于天王府地下的“窑金”,将其占为己有,最后一把大火,将天王府焚毁,以消灭证据。当然,曾国荃如此做法,肯定是授曾国藩之意。也就是说,天京宝藏最终很有可能落入了曾国藩兄弟手中。据史料记载:“宫保曾中堂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湖南,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曾国藩的太夫人仅仅是回一趟老家,就如此大的排场,船上到底装的是什么?恐怕不言而喻。


至于石达开宝藏,一直以来,更是众说纷纭,疑点重重。


当年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时,带走了天京的大批金银,以充做军饷。当石达开率军来到四川大渡河时,为暴涨的河水所阻,无法渡河,再加清军的围追堵截,石达开军队危在旦夕。传闻,在石达开军队覆灭前夕,石达开曾密令一批士兵将宝藏埋于大渡河附近的某隐秘处,并且还绘了一张宝藏示意图,方便后人寻找。之后石达开及所属部队全军覆没,宝藏也就永远沉于地底。


一直到抗战时期,关于石达开宝藏的传闻又涌出水面,而且传到了当时的“四川王”刘湘耳边。刘湘听说后,十分激动,立即派出一千名工兵前去当年石达开驻扎部队的紫打地附近挖掘宝藏。三天后,工兵们挖出一个洞穴,穴内堆放着一批生锈的长矛刀剑,疑为当年太平军使用的兵器。然而,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担心刘湘私吞石达开宝藏,于是派他出川抗日。就这样,挖宝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Q3: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宝藏,到底在哪里?

一、当中的太平天国宝藏,至今为止也是一个谜团,从当初人们就在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到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太平天国的宝藏真的存在,那么也不可能有人真的知道这个秘密,因为藏宝藏的话本来就是非常秘密的。


二、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1851年1月,洪秀全被分为国王,石达凯是翼王。传说在大渡河被毁前夕,石达开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就把很多宝藏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据说石达开还有一张宝藏图。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兄弟带兵寻找,但仍有人认为。


三、传说中的宝藏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湘军进城后,流传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藩夺金的说法。进入私人口袋后,为了销毁证据,大火烧毁了天宫。有人认为,实际上天王政府还没有完全烧毁,核心建筑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金龙殿”下是否有宝藏还是个谜。


四、还有传说大渡河里藏着宝藏。石达凯随军携带了许多金银珠宝,放在七口大棺材里,并派人掩埋。埋葬之后,这些士兵被杀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宝藏在哪里,所以到现在为止太平天国的宝藏也没有找到,也许他还埋在某一个角落里,也许这个宝藏真的不存在。


对于天太平天国的宝藏问题,只能等科学家们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也许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发现太平天国宝藏的地方。

Q4:中国的三处宝藏一处死活找不到,还有两处呢?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很难想象在历史的长河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黄金。白银,珍宝,加之我国的大唐盛世,八方来朝,可谓是造就了中国无数的珍宝,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珍宝都去了哪里?除了一部分流出海外,还有更多的埋藏在这片大地上!


在中国,最大的宝藏莫过于三处,一处是太平天国宝藏,一处是秦始皇陵,还有一处是南海沉船宝藏。


一,太平天国宝藏


清朝末期,朝廷腐朽无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占据富庶的江南十几年,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村开始,直到南京城陷,持续了十四年,他们的财务制度,决定了巨额财富被集中起来,保守的估计有三四千万两白银,而且洪秀全本人对金银财宝也有特殊的喜好,连帽子都是纯金打造的,太平天国自己的史书记载,那顶黄金帽子就有八斤重,不算工艺价值,单按金子计算,那就是洪秀全的龙袍,那也是金丝编织而成的,纽扣也是想着宝石的金疙瘩,真有点“满身尽带黄金甲”的味道。但是太平天国灭亡后,宝藏却消失不见了,至今还有人在不停的寻找!


二,秦始皇陵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秦始皇陵十分的庞大,壮观,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等都是很庞大的,让人不得不认为地下宫殿的辉煌,但是地宫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至今却不敢动,仅仅是因为秦始皇陵中的各种机关,让人不敢踏进去!


三,南海沉船宝藏。


南海沉船宝藏中国南海的海上航线四通八达,从古至今的沉船数量多达2000 至3000艘,其中以来元时代沉船居多,埋藏有大量古瓷器。这是一笔极其可观的宝藏,2007年12月22日,神秘的“南海一号”终于被整体打捞出水,住进了耗资1.6亿元的水晶宫,2008年,水晶宫对外开放,好奇的游客都可以一睹曾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八百年南宋沉船珍宝。


中国的宝藏不仅仅只有我国古代的经济,珍宝,更多的是我国古代的人的智慧,古人的精神,除去这些,神州大地上还有多少的宝藏!

Q5: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到底有没有留有宝藏?

让我们看看太平天国花钱的方式,以及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的状况。我们或许会得出线索。


太平天国确实曾有过巨额财富,但开销很大,消耗很快。


作为雄踞东南富庶之地十来年的政权,太平天国有钱,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我们再看看太平天国豪气的花钱方式,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这么花。


据大清间谍张继庚(张炳恒)汇报:初入金陵时,太平军圣库大约有1800万两白银。


18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大清的存银是800万两!可以说,此时太平天国可以算是富得流油了,大清国库的存银也只有他的零头。


可是,这1800万两白银,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只剩下了80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也很快就消耗殆尽!


这么迅速的消耗,实际上是有四个原因:


1、正常的作战、行政等开销:太平军在北伐、西征初期,征战的钱很大部分来自圣库拨款,这是不小的开销。


在清朝方面,湘军的军饷,大清依靠正常的财政能力也是负担不起的。为此,只有开了“厘金”等其他方式才能维系湘军的正常运转。


而太平军在进入金陵之初,实际控制的只有金陵、扬州等寥寥几个城市。要搭建行政系统、维系军队、战役准备,开支巨大。


2、收入锐减:而在太平军地盘扩大后,由于“圣库”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很快就遭到了严重破坏(更严谨地说是遭到摒弃),因此太平天国“圣库”收入锐减。


3、恩赏:进入"小天堂"后,依功劳赏功臣,是洪秀全很早就做出过的承诺。因此,在进入天京后,太平天国对功臣进行了“豪气”的赏赐,不光是各王,各国宗、丞相、侯爵都进行了普遍的“赏赐”;


早在转战期间,太平天国就已许诺:到小天堂后就封赏功臣。天下未定就大肆封赏,实在太早!


尤其是到了天京最后被围期间,由于长期缺粮,形势危急,天王、忠王都曾经大肆以金银“封赏”,试图振奋人心。


4、奢侈的生活:关于天王、东王等领导者生活的“精致”,大家应该早有耳闻。此处不再赘述。不过,我们要补充一点:生活腐化的绝不仅仅只是天王、东王几个人。


太平天国各部的最后时刻,都拥有大量财富


李秀成在出逃后,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村民甚至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


石达开在被困大渡河期间,也曾经试图重新重金收买土司。


与之相应的:北伐军、石达开远征军、石达开远征军的分支,以及后来转战各地的太平军余部,甚至一些在战争中突然“消失”的部队,他们都应当携带了不少的财富。而在转战之时,他们很可能对“宝藏”进行过掩埋、保存。


因此,在如今河北、四川、广东等地,都有太平军宝藏的传说。我相信,这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广东韶关东湖坪村流传的太平天国宝藏寻宝诀: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


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宝藏的问题,我认为:“圣库”之谜应该不大可能,而零散的各军,很可能都曾经保存了不小的财富。


这些零散财富,与太平天国“圣库”不是一个量级,但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财富。

Q6:太平天国的“圣库宝藏”是否存在?真被曾国荃给贪了?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地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政权建立起来,便很自然地产生了财政事务,统治者为了行使国家职能,就要向人民征收赋税或者是纳贡,因此,为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也就应运而生,即是"国家金库"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改为"天京",定其为都城,并颁布了"圣库"制度:太平天国的子民,一律要将自己的钱财上缴到"圣库"中,凡私藏银子超过5两者,当论罪处置,严重者将被处以死刑。

太平天国存续的14年里,数万名天国子民参与其中,"圣库"中积累的财富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的圣库就是太平天国的国家金库,关于"圣库"中财富的数额,史料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1853年9月,湖南保靖县知县张继庚眼见太平军攻城略地,占领了南京,便矢志复仇——自己甘愿化身为清军的间谍,潜入太平天国内部秘密串联,伺机和清军里应外合,誓要剿灭太平天国。

张继庚化名为叶知法,先是混迹于太平天国的机匠馆中,后又混入韦昌辉的典舆殿内任教书先生,暗中纠集同伙、结盟谋反

他辗转联系上清军首领向荣,接连送去了36封密信,其中的一封密信中写道:太平军占领南京后,运送了一批白银藏于"圣库"之中, 共计1800余万两 ,而"圣库"就在南京城内水西门的灯笼巷中。

天王洪秀全宣称"圣库"乃为公有,而实际上,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诸王的吃穿用度皆从"圣库"中直接取用,所谓的"圣库"实际上也就成了天王洪秀全的私人宝库

拥有了巨额财富后,天王洪秀全便开始和诸王一起建造豪华的府邸,秉着钱财共用的主旨大肆从圣库中拨用大笔银钱来满足私欲。

李鸿章曾在一封家信中提到:忠王府(忠王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清军在忠王府中发现了一顶金冠,其制造用工之重,简直堪比英国女王的皇冠了,如此这般的奢华享受,还只是太平天国诸王府邸中最为简朴的存在,那么,其他诸王生活起居的奢靡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梵天庐丛录》中曾载,当曾国荃攻下了太平天国,走入天王府的大殿中,只见目之所及,皆金碧辉煌,殿前悬挂的4盏大灯皆是用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风磨铜"打造而成;偏殿的地砖下全是女子缠绕手臂的黄金饰物;一间房间里存放的都是一些稀有罕见的宝珠和宝石

1872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在贵州的败亡而彻底终结,而民间却留下了太平天国的建筑遗迹和有关圣库宝藏的传说。

圣库中的财宝究竟几何,是被人带走还是藏匿在某处,只有民间流传的一首宝藏谜诗《太平天国宝藏诗》引得世人产生了无尽的猜想,诗歌内容是这样的: 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跳一跳,让一让, 一脚踢出个元宝缸。

从那以后,世人皆对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藏趋之若鹜,可迄今为止,还是无人找到这个所谓的宝藏。

1864年,被湘军困剿了数年的天京终告沦陷,曾国荃第一时间率领湘军部下在天京城内展开了抢掠和洗劫,重点对象是天王府、诸王府邸以及天国官员的宅邸。

在攻进天京之前的数月,曾国藩一直暗示着守城备战的湘军,说只要攻下了天京,夺取了"圣库",则无数财宝任由湘军将士们自行取用。

曾国藩、曾国荃的言行并不意味着他们怂恿湘军将士们成为劫匪流寇,翻阅清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末期,清廷腐化堕落,国库亏空,慈禧只顾虑自己生活奢靡无忧,却不曾给为她和清廷卖命的湘军忠勇拨出过一毫一厘的粮饷。

虽说曾国藩一手组建了湘军精锐,但要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谈何容易。曾国藩为了维持湘军,只能一边默默暗许,一边给将士们"画大饼",承诺攻进天京城之后,城中财物可以随便取拿。而当曾国荃率领湘军入城后,用洗劫街巷的方法的确捞尽了城内的所有浮财,但却遍寻"圣库"而不得。

湘军不死心,四处拆房、掘地、挖塘,还放火烧了洪秀全的天王府,也没有找到所谓的圣库宝藏。

1864年7月23日,忠王李秀成出逃失败,在南京京郊的一处山林被俘,5日后,曾国藩决定亲自审问李秀成。李秀成被杀前,在监狱中度过了16天,写下了5万余字的供词,言及了太平天国的诸多方面

李秀成本是属意于为太平天国留下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而曾国藩、曾国荃则更关心圣库中的宝藏,于是他们询问李秀成:城中窖藏金银可指出几处否?忠王李秀成的回答则是:国库银米无存、家内亦无金银。

曾国荃无奈,转而亲自提审在天王府内掌管内务的梦王董金泉,可惜的是,即便遭受重刑,董金泉始终选择咬紧牙关,根本没有招供任何有关圣库宝藏的信息

综合史料文献记载,几乎可以推断,除了一些浮财以及天王和幼天王的3枚玺印之外,湘军所获财宝无多,曾国荃和曾国藩也并没有因为攻占了天京城而大发横财,其主要史料佐证有二

当湘军攻下天京后,李秀成奉命保护幼天王外逃,但双双被俘。为了保命的幼天王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均作了详实的交代,却对圣库宝藏一事只字未提。

反过来说,如果曾国荃通过幼天王之口知道了宝藏的下落并找到了宝藏,势必要对知情的相关人等进行灭口。

而事实上,李秀成和幼天王后来被安全地护送到了北京,就是对曾国藩、曾国荃"未吞圣库、身家清白"最有力的证明

曾国藩去世后,曾家便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愈加窘困起来,一次,曾国藩的孙子得了白喉,却无钱医治,曾国荃也凑不出足够的银两,只好托左宗棠借来了300两银子,方才看病抓药

这件史实也能反映出曾国藩和曾国荃克己清廉的为官本色。

太平天国存在了14年,天王府和圣库中不可能分毫无剩,拿下了天京城的曾国荃也不可能半点不取

可以想象,湘军进入各个王府,还是能够搜刮抢掠到不少贵重器物和财帛的,只不过没有外界相传的那么数量众多而已。

关于太平天国宝藏和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详细内容...

"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太平天国宝藏,以及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丢了156年,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儿了?

当围城三年的湘军蜂拥冲进天京 (南京) 城时,已经杀红了眼的湘军士兵们在疯狂屠戮劫掠同时,最挂念的就是:金库,太平天国的金库,到底在哪里?

从1851年太平军起事,到1853年攻占江宁 (南京) 并定都改名天京,13年来,南征北战的太平军也在不断聚敛财富,并在天京城中建立了一个名为天国圣库的金库存放各种金银财宝,而根据清军眼线汇报,这个天国圣库最高峰时,曾经聚敛了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

当时,外界纷纷传言,“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对此,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还指示自己的九弟、负责围城的曾国荃说,“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当时,湘军在天京城外围城三年,由于清廷财政困窘,湘军士兵们早已欠饷多月,所以,士兵们都早已眼冒金光,想着冲进天京城中大发一笔横财,尽管通过大肆屠戮,士兵们都劫掠得盆满钵满,但让湘军意外的是,他们几乎刮地三尺,但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天国圣库。

对此,曾国藩不无懊恼地向清廷汇报说: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尽管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如此汇报,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对此根本不信。

在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高层看来,天国圣库,肯定是让曾家兄弟和湘军给私吞了,可眼下拥兵三十多万的湘军势大,一时半会也奈何不得。

1

实际上,不仅仅是清廷高层,在1864年天京城破之后,当时举国上下,舆论普遍认为是湘军劫掠洗劫了太平天国圣库。

1850年,洪秀全率领众人在广西金田起事,当时洪秀全要求,所有太平军成员“人无私财” ,所有财产全部“公有” ,在打土豪、均贫富的号召下,太平军队伍迅速扩大,“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

1851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发布诏令说:

“各军各营众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总要一条草(心),对紧天父天兄及朕也。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此后,天国圣库正式建立。当时,太平军规定,如果私人藏银超过5两,就会被治罪乃至处以死刑,“通军大小兵将,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带金宝,尽缴归天朝圣库。倘再私藏私带,一经察出,斩首示众。”

太平军在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后,圣库制度被施行到了极致。当时,太平军不仅没收居民私有财产归入圣库,家庭制度也被一并取消,军中所有男女按性别分别编入营、馆、衙,实行消费供给。

通过这种特殊且残酷的搜敛,天国圣库迅速壮大。据秘密潜入太平军中的细作、道光六年进士张继庚汇报,天国圣库地址设在天京城中的水西门灯笼巷,张继庚在写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说,天国圣库在初设时,有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可以补贴当时清廷巨额的财政亏空。

但此后,随着张继庚在1854年被太平军识破身份杀害,有关天国圣库的消息就中断了,但清军对此一直心心念念。

1864年天京城破后,曾国荃指挥湘军攻入城中逐街逐巷搜索,士兵们在天京城中重点搜查了洪秀全生前居住的天王府,以及遍布城内的几百处王府和其他官员宅邸,但都没有发现天国圣库和传说中的巨额宝藏,为此,发狂的湘军在天京城中到处拆房子、挖池塘,不惜掘地三尺,可就是没有发现宝藏。

为了获悉内情,湘军在俘虏太平军主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后,曾经严刑拷打逼问李秀成说:“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

但李秀成的回答始终是“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

后来,曾国荃又亲自提审了原来掌管太平天国内务的梦王董金泉,但也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曾国荃只好向清廷汇报说,除了发现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外,有关太平天国圣库的窖金,实在一无所获,或许事情只是民间传闻而已。

2

曾国荃如此汇报,清廷不信,民间自然更不肯信。

天京城破后,当时的《上海新报》就报道说,曾国藩的夫人从南京回湖南老家时,光运送财物,就用了二百多艘船护送,因此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天国圣库很有可能,是让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等湘军将领给私吞了。

对此,曾经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清末小说家李伯元,他就曾经在《南亭笔记》中写道:“(曾国荃)攻金陵既破,搜遗敌,入天王府……闻忠襄(曾国荃)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盖无论何处,皆窖藏所在也。除报效若干外,其馀悉辇于家。”

尽管李伯元是个著名小说家,但他关于曾国荃在攻破天京城后,掳财“获资数千万”的道听途说还是不胫而走,实际上,李伯元出生于1867年,去世于1906年,而李伯元出生时,太平天国早已覆灭三年了,因此李伯元的说法能有多少可信度实在不足为论,但此后,关于曾国荃私下掳掠天国圣库的传闻,还是愈传愈广。

实际上,自从1856年参与湘军开始,作为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此后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确实掳掠不少,当时,个性张扬的曾国荃“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战,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对于曾国荃来说,清廷一直对于汉人拥兵心怀猜忌,因此,曾国荃也在有意无意之中,通过掳掠钱财、回到湖南老家买田盖屋,来向清廷证明自己“心无大志”。

经过前后八年营建,到了天平天国覆灭三年后的1867年,曾国荃在湖南湘乡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长600米、宽230米的规模宏丽、“俨若城市”的“大夫第”,这使得外界更加质疑曾国荃是通过掳掠了天国圣库,积攒起了一笔超级财富。

但实际上,曾国荃虽然不像他的兄长曾国藩一般清廉,颇有不少贪污受贿和通过在战争中掳掠的钱财,但要说他“获资数千万”还是严重言过其实。

当时,清廷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设立银库,主要储藏金、银、制钱、银票等财物,清朝国库分为内府库和户部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户部存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8182万两;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清廷户部存银降至1900万两;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也就是太平军起事的第三年,清廷在战争支出激增情况下,户部存银降至可怜的20多万两,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困窘中,假如曾国荃真的掳财“获资数千万”,那势必将为清廷所不容。

太平天国平定六年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初二日,因为受到清廷猜忌、闲居家中的曾国荃在写信给大哥曾国藩的信中诉苦道,“弟向未留剩活钱而用度日繁,亦渐有涸竭之意。”

一个月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又写信给大哥曾国藩说,“住乡应酬亦大,明春有权住省城之意,借以省款客酒饭轿钱。”

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曾国荃在写信给两个侄子曾纪泽、曾纪鸿的信中又说:“八年闲居……负欠如海。”

由于这些信件当时属于私人性质,都是到了后世才被公开,因此可见曾国荃虽然在湖南湘乡老家买田盖屋营造豪宅,但从他个人信件来看,他实际的身家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阔绰,因此才屡屡搞得困窘缺钱,为了赚钱,到了1875年,曾国荃不得已再次出山做官,此后他先后担任陕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山西巡抚、陕甘总督、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礼部尚书等职务。

此后,曾国荃先后担任过七年两江总督,仅这七年间就有正规收入210万两白银(包括办公经费),因此,曾国荃虽然有身家,但难说他通过洗劫天京(南京)赚到了多少钱。

对此,曾国藩就曾经为弟弟曾国荃抱屈诉苦道:“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3

既然曾国荃私人掳掠天国圣库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天国圣库,是否又有可能被湘军士兵私下洗劫瓜分了呢?

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记载,湘军攻入天京后,在城中屠戮洗劫达七天七夜,“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於是杀贼十馀万人” ,在这场疯狂的劫掠中,一度欠薪欠饷达一年之久的湘军士兵们,都对通过洗劫天京城,来弥补欠饷有着疯狂掳掠的心理,因此即使当时湘军真的找到了天国圣库,也有可能是被湘军士兵们一拥而上疯狂瓜分,很难轮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来分多少羹。

由于清廷国库困窘、湘军长期欠饷,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对湘军士兵这种通过屠城洗城的劫掠予以了默认,否则他们根本无法驾驭控制数十万长期欠饷的士兵。

另外,天国圣库除了有可能在天京城破时,被湘军士兵集体瓜分洗劫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突出城外的太平军士兵化整为零、带出了天京城外。

例如李秀成在突围时,当时他被人认出堵截后,李秀成为了脱身,就曾经想收买对方说:“能导我至湖州,愿以三万金为酬劳。”

当时,即使是李秀成的随行童仆,也是“两臂金条脱皆满,又以一骑负箱箧,皆黄金珠玉宝贵之物,约值白金数十万两”。

1864年天京城破时,当时洪秀全已经去世,太平军1000多名精兵于是拥护洪秀全的儿子、幼王洪天贵福突围到了湖州,暂住在堵王黄文金的王府,此后,洪天贵福又随军突围到了江西,并在江西被清军俘虏,随后被凌迟处死,年仅15岁。

洪天贵福虽死,但有关洪天贵福曾经将天国圣库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湖州堵王府中的传言却不胫而走,湖州当地百姓对此也深信不疑,当地一位老人就对外说,他曾经于1954年在湖州路过堵王黄文金的旧宅所处的小巷子时,看到两个小孩在把玩一枚比成人手掌还大的铜钱,而这枚铜钱正是天国圣库中的镇库钱。而据两个孩子说,这枚铜钱是他们在堵王府附近的青石板缝隙中捡到的,这似乎为太平军在湖州藏宝,提供了一些侧面的证据。

实际上,有关太平军在湖州堵王府旧宅藏宝的传闻,早在民国时就已经广为流传,据传在1924年,就有两个人专门从上海来到湖州,租下了原来堵王府中的一处老宅院,然然悄悄开挖地下的地窖,之后,这两个人不辞而别。

据此有人推测,太平军堵王府旧宅即使真的藏有金银,估计也早就被这两个人挖走了。

4

尽管后世对天国圣库愈传愈神,但实际上,天国圣库虽然在初期确实仓储了巨额银钱,但在后期,天国圣库是否还存在,已经成了一个谜。

曾经卧底太平军中的清军间谍张继庚,在后续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曾经催促清军要尽早攻下天京城,张继庚说,天国圣库在第一次汇报后没几个月,圣库存银就从1800多万两降到了800多万两,原因就是上至洪秀全,下至各个王爷头目,都纷纷从圣库中转移钱财,到了1854年张继庚被太平军识破杀害前,张继庚在最后发出的密信中提到说,圣库存银已降到不足百万两,当时,“东王杨秀清有私银一万余两,天王洪秀全有七千余两,北王韦昌辉有一千余两”。

张继庚被杀后,失去内部眼线的清军,此后也没了有关圣库的最后消息。

实际上,天国圣库的存银,从太平军中的各种奢靡浪费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洪秀全在进驻天京后,就动用上万军民,将原来的清廷两江总督衙署扩建为“天王府”,建成后的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精雕细琢,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侈丽无比”。

在洪秀全的带头作用下,太平军中滥封的几百个王也争相攀比,进而不断掏空了天国圣库,此后,从1853年开始,天京城就一直不断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中,各种战争开销,以及购买武器、粮饷,都极大消耗了天国圣库的存银。

到了太平天国覆灭前一年(1863年),当时清军急攻苏州,忠王李秀成准备从天京带兵前往支援,由于缺乏军费,洪秀全及朝臣竟然令李秀成“助饷银十万” ,这种不惜到了勒索己方大将的地步,可见天国圣库到了最后时刻,实际很可能已经名存实亡。

但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向上汇报没有找到天国圣库的说法,还是令垂帘听政的慈禧产生了极大怀疑,碍于当时湘军拥兵30多万,并且朝中上下满是湘军出身的大臣,慈禧对此只能是打个圆场糊弄过去。

但慈禧一直记着这事。

等到先后平定太平军和北方的捻军,并且逐渐裁撤湘军,断掉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左膀右臂后,1868年,当北方的捻军被大抵剿灭后,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需要湘军助力的慈禧,立马下令将曾国藩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

在慈禧看来,将曾国藩调离他的老地盘两江地区,改而将他调到天子脚下的直隶地区,就是为了方便清廷就近控制曾国藩,随后,慈禧又立马下令,将原来的浙江巡抚马新贻升任为两江总督。

就在马新贻赴任前,慈禧也给马新贻下了几个密令,一是在两江地区抑制湘军的势力,二是秘密调查天国圣库的下落,看是否真的被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或湘军所秘密私吞。

马新贻在两江总督任上仅仅待了两年,1870年,马新贻在已经从天京改名为江宁(南京)的校场阅兵后不久,竟然在重重士兵的拥护下,当场被刺身亡,史称“刺马”案

“刺马”案震惊了整个大清帝国,因为身为两江地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和晚清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竟然当场被刺,整个朝廷内外都知道此事绝不简单,以致事后先后负责查办此案的官员都畏畏缩缩不敢冒头,无奈之下,慈禧只能让曾国藩再次回任两江总督,以安抚被马新贻到处镇压、多有不满的湘军旧部。

对于这宗最后不了了之的“刺马”案,当时人普遍怀疑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湘军中人所为,但碍于湘军在晚清政坛根系复杂的强大权势,即使是慈禧,最后也只能是对案件敷衍了事。

随着马新贻的被刺,此后清廷官方再也无人胆敢公开追问天国圣库的下落。

马新贻死后两年,1872年,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也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到了1890年,曾国荃也病逝,但有关传闻在民间一直持续不断。

5

清朝被推翻后,1912年,刚刚建立的南京地方政府碍于财政困窘,不知道从那里听来的消息,竟然真的在1912年底,在南京通济门城楼附近进行了一次挖掘,但当时深挖了40多米都没有发现宝藏,最终空手而归。

部分民间传说则更加神乎其神,南京城内曾经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也被称为蒋驴子,传说此人原来是名行商,经常用毛驴贩运货物。蒋驴子有次运送军粮,得到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垂青,被任命为“驴马车三行总管”。

据说,1864年天京城破时,天京城中的权贵和内宫后妃,曾经“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后来,这些宝物在天京城破后流入蒋某之手,其据以起家,成为南京巨富。

对此有消息表示,晚清时期确有蒋驴子其人,但他本人是做生意起家,而不是传说中的依靠什么天国圣库致富。

民国时期,有一本叫做《真相》的杂志,也曾经煞有介事地写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广州人曾经在太平天国当兵,1864年天京沦陷前,太平军某位王爷曾经命令他和其他46名士兵在其家中挖了一个藏宝洞,埋藏了300多万两黄金白银,工程竣工后,这位王爷以犒赏为名邀请他们赴宴,这个广州人由于刚好疟疾发作就没有前往,没想到其他人赴宴后却被那位王爷全部杀掉灭口。

获悉此事后,这位广州人连夜抱病逃离天京(南京),后来,此人在临终时曾经交给他儿子一张草图,并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把藏宝发掘出来,以安抚我的遗志。”据说,此人的儿子后来果真到了南京寻宝,但至于有没有找到宝藏,《真相》杂志就没了下文。

此后,还是有人不甘心,又有人将原来南京天王府中西花园的湖水放干进行挖掘,但也是一无所获。对此有关方面表示,南京文化遗存丰富,深挖4米多,就已经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层了。而自清末以来,南京古城内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早已经被大规模挖掘过,但都没有发现传说中的所谓天国圣库宝藏。

尽管斯人已去,但有关天国圣库的传说,或许还将持续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董佳:《教科书里没有的近代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

白雁 胡玉梅:《太平天国窖藏宝藏之谜》,《现代快报》

安丝薇:《英雄自剪羽翼——浅谈曾国藩裁军原因及影响》,《文史月刊》2012年9期

丁芮:《湘军与近代 社会 控制的转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Q2:太平天国的两大宝藏是否真的存在?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财政制度,即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中,进行集中管理。百姓私藏金银,若被发现,立即问斩。也就是说,在这种统一集中的财政制度下,太平天国一定高度聚集了无数金银,那么天京宝藏的传说就更加真实可信了。


并且,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南京经营数十年,励精图治,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雄厚的财政做支撑,恐怕做不到。而在当时,的确流传着天京宝藏的传说。尤其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攻破南京城以后,大肆劫掠,几乎将南京城翻了个顶朝天,为的就是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也清清楚楚地提起过洪秀全的“窑金”。可见,天京宝藏并非空穴来风。


天京之战,率先攻进南京城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的一支军队。据说,当时曾国荃带兵一路杀到天王府,在天王府四下搜寻,发现了洪秀全埋于天王府地下的“窑金”,将其占为己有,最后一把大火,将天王府焚毁,以消灭证据。当然,曾国荃如此做法,肯定是授曾国藩之意。也就是说,天京宝藏最终很有可能落入了曾国藩兄弟手中。据史料记载:“宫保曾中堂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湖南,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曾国藩的太夫人仅仅是回一趟老家,就如此大的排场,船上到底装的是什么?恐怕不言而喻。


至于石达开宝藏,一直以来,更是众说纷纭,疑点重重。


当年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时,带走了天京的大批金银,以充做军饷。当石达开率军来到四川大渡河时,为暴涨的河水所阻,无法渡河,再加清军的围追堵截,石达开军队危在旦夕。传闻,在石达开军队覆灭前夕,石达开曾密令一批士兵将宝藏埋于大渡河附近的某隐秘处,并且还绘了一张宝藏示意图,方便后人寻找。之后石达开及所属部队全军覆没,宝藏也就永远沉于地底。


一直到抗战时期,关于石达开宝藏的传闻又涌出水面,而且传到了当时的“四川王”刘湘耳边。刘湘听说后,十分激动,立即派出一千名工兵前去当年石达开驻扎部队的紫打地附近挖掘宝藏。三天后,工兵们挖出一个洞穴,穴内堆放着一批生锈的长矛刀剑,疑为当年太平军使用的兵器。然而,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担心刘湘私吞石达开宝藏,于是派他出川抗日。就这样,挖宝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Q3: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宝藏,到底在哪里?

一、当中的太平天国宝藏,至今为止也是一个谜团,从当初人们就在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到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太平天国的宝藏真的存在,那么也不可能有人真的知道这个秘密,因为藏宝藏的话本来就是非常秘密的。


二、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1851年1月,洪秀全被分为国王,石达凯是翼王。传说在大渡河被毁前夕,石达开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就把很多宝藏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据说石达开还有一张宝藏图。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兄弟带兵寻找,但仍有人认为。


三、传说中的宝藏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湘军进城后,流传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藩夺金的说法。进入私人口袋后,为了销毁证据,大火烧毁了天宫。有人认为,实际上天王政府还没有完全烧毁,核心建筑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金龙殿”下是否有宝藏还是个谜。


四、还有传说大渡河里藏着宝藏。石达凯随军携带了许多金银珠宝,放在七口大棺材里,并派人掩埋。埋葬之后,这些士兵被杀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宝藏在哪里,所以到现在为止太平天国的宝藏也没有找到,也许他还埋在某一个角落里,也许这个宝藏真的不存在。


对于天太平天国的宝藏问题,只能等科学家们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也许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发现太平天国宝藏的地方。

Q4:中国的三处宝藏一处死活找不到,还有两处呢?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很难想象在历史的长河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黄金。白银,珍宝,加之我国的大唐盛世,八方来朝,可谓是造就了中国无数的珍宝,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珍宝都去了哪里?除了一部分流出海外,还有更多的埋藏在这片大地上!


在中国,最大的宝藏莫过于三处,一处是太平天国宝藏,一处是秦始皇陵,还有一处是南海沉船宝藏。


一,太平天国宝藏


清朝末期,朝廷腐朽无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占据富庶的江南十几年,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村开始,直到南京城陷,持续了十四年,他们的财务制度,决定了巨额财富被集中起来,保守的估计有三四千万两白银,而且洪秀全本人对金银财宝也有特殊的喜好,连帽子都是纯金打造的,太平天国自己的史书记载,那顶黄金帽子就有八斤重,不算工艺价值,单按金子计算,那就是洪秀全的龙袍,那也是金丝编织而成的,纽扣也是想着宝石的金疙瘩,真有点“满身尽带黄金甲”的味道。但是太平天国灭亡后,宝藏却消失不见了,至今还有人在不停的寻找!


二,秦始皇陵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秦始皇陵十分的庞大,壮观,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等都是很庞大的,让人不得不认为地下宫殿的辉煌,但是地宫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至今却不敢动,仅仅是因为秦始皇陵中的各种机关,让人不敢踏进去!


三,南海沉船宝藏。


南海沉船宝藏中国南海的海上航线四通八达,从古至今的沉船数量多达2000 至3000艘,其中以来元时代沉船居多,埋藏有大量古瓷器。这是一笔极其可观的宝藏,2007年12月22日,神秘的“南海一号”终于被整体打捞出水,住进了耗资1.6亿元的水晶宫,2008年,水晶宫对外开放,好奇的游客都可以一睹曾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八百年南宋沉船珍宝。


中国的宝藏不仅仅只有我国古代的经济,珍宝,更多的是我国古代的人的智慧,古人的精神,除去这些,神州大地上还有多少的宝藏!

Q5: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到底有没有留有宝藏?

让我们看看太平天国花钱的方式,以及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的状况。我们或许会得出线索。


太平天国确实曾有过巨额财富,但开销很大,消耗很快。


作为雄踞东南富庶之地十来年的政权,太平天国有钱,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我们再看看太平天国豪气的花钱方式,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这么花。


据大清间谍张继庚(张炳恒)汇报:初入金陵时,太平军圣库大约有1800万两白银。


18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大清的存银是800万两!可以说,此时太平天国可以算是富得流油了,大清国库的存银也只有他的零头。


可是,这1800万两白银,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只剩下了80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也很快就消耗殆尽!


这么迅速的消耗,实际上是有四个原因:


1、正常的作战、行政等开销:太平军在北伐、西征初期,征战的钱很大部分来自圣库拨款,这是不小的开销。


在清朝方面,湘军的军饷,大清依靠正常的财政能力也是负担不起的。为此,只有开了“厘金”等其他方式才能维系湘军的正常运转。


而太平军在进入金陵之初,实际控制的只有金陵、扬州等寥寥几个城市。要搭建行政系统、维系军队、战役准备,开支巨大。


2、收入锐减:而在太平军地盘扩大后,由于“圣库”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很快就遭到了严重破坏(更严谨地说是遭到摒弃),因此太平天国“圣库”收入锐减。


3、恩赏:进入"小天堂"后,依功劳赏功臣,是洪秀全很早就做出过的承诺。因此,在进入天京后,太平天国对功臣进行了“豪气”的赏赐,不光是各王,各国宗、丞相、侯爵都进行了普遍的“赏赐”;


早在转战期间,太平天国就已许诺:到小天堂后就封赏功臣。天下未定就大肆封赏,实在太早!


尤其是到了天京最后被围期间,由于长期缺粮,形势危急,天王、忠王都曾经大肆以金银“封赏”,试图振奋人心。


4、奢侈的生活:关于天王、东王等领导者生活的“精致”,大家应该早有耳闻。此处不再赘述。不过,我们要补充一点:生活腐化的绝不仅仅只是天王、东王几个人。


太平天国各部的最后时刻,都拥有大量财富


李秀成在出逃后,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村民甚至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


石达开在被困大渡河期间,也曾经试图重新重金收买土司。


与之相应的:北伐军、石达开远征军、石达开远征军的分支,以及后来转战各地的太平军余部,甚至一些在战争中突然“消失”的部队,他们都应当携带了不少的财富。而在转战之时,他们很可能对“宝藏”进行过掩埋、保存。


因此,在如今河北、四川、广东等地,都有太平军宝藏的传说。我相信,这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广东韶关东湖坪村流传的太平天国宝藏寻宝诀: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


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宝藏的问题,我认为:“圣库”之谜应该不大可能,而零散的各军,很可能都曾经保存了不小的财富。


这些零散财富,与太平天国“圣库”不是一个量级,但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财富。

Q6:太平天国的“圣库宝藏”是否存在?真被曾国荃给贪了?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地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政权建立起来,便很自然地产生了财政事务,统治者为了行使国家职能,就要向人民征收赋税或者是纳贡,因此,为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也就应运而生,即是"国家金库"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改为"天京",定其为都城,并颁布了"圣库"制度:太平天国的子民,一律要将自己的钱财上缴到"圣库"中,凡私藏银子超过5两者,当论罪处置,严重者将被处以死刑。

太平天国存续的14年里,数万名天国子民参与其中,"圣库"中积累的财富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的圣库就是太平天国的国家金库,关于"圣库"中财富的数额,史料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1853年9月,湖南保靖县知县张继庚眼见太平军攻城略地,占领了南京,便矢志复仇——自己甘愿化身为清军的间谍,潜入太平天国内部秘密串联,伺机和清军里应外合,誓要剿灭太平天国。

张继庚化名为叶知法,先是混迹于太平天国的机匠馆中,后又混入韦昌辉的典舆殿内任教书先生,暗中纠集同伙、结盟谋反

他辗转联系上清军首领向荣,接连送去了36封密信,其中的一封密信中写道:太平军占领南京后,运送了一批白银藏于"圣库"之中, 共计1800余万两 ,而"圣库"就在南京城内水西门的灯笼巷中。

天王洪秀全宣称"圣库"乃为公有,而实际上,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诸王的吃穿用度皆从"圣库"中直接取用,所谓的"圣库"实际上也就成了天王洪秀全的私人宝库

拥有了巨额财富后,天王洪秀全便开始和诸王一起建造豪华的府邸,秉着钱财共用的主旨大肆从圣库中拨用大笔银钱来满足私欲。

李鸿章曾在一封家信中提到:忠王府(忠王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清军在忠王府中发现了一顶金冠,其制造用工之重,简直堪比英国女王的皇冠了,如此这般的奢华享受,还只是太平天国诸王府邸中最为简朴的存在,那么,其他诸王生活起居的奢靡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梵天庐丛录》中曾载,当曾国荃攻下了太平天国,走入天王府的大殿中,只见目之所及,皆金碧辉煌,殿前悬挂的4盏大灯皆是用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风磨铜"打造而成;偏殿的地砖下全是女子缠绕手臂的黄金饰物;一间房间里存放的都是一些稀有罕见的宝珠和宝石

1872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在贵州的败亡而彻底终结,而民间却留下了太平天国的建筑遗迹和有关圣库宝藏的传说。

圣库中的财宝究竟几何,是被人带走还是藏匿在某处,只有民间流传的一首宝藏谜诗《太平天国宝藏诗》引得世人产生了无尽的猜想,诗歌内容是这样的: 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跳一跳,让一让, 一脚踢出个元宝缸。

从那以后,世人皆对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藏趋之若鹜,可迄今为止,还是无人找到这个所谓的宝藏。

1864年,被湘军困剿了数年的天京终告沦陷,曾国荃第一时间率领湘军部下在天京城内展开了抢掠和洗劫,重点对象是天王府、诸王府邸以及天国官员的宅邸。

在攻进天京之前的数月,曾国藩一直暗示着守城备战的湘军,说只要攻下了天京,夺取了"圣库",则无数财宝任由湘军将士们自行取用。

曾国藩、曾国荃的言行并不意味着他们怂恿湘军将士们成为劫匪流寇,翻阅清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末期,清廷腐化堕落,国库亏空,慈禧只顾虑自己生活奢靡无忧,却不曾给为她和清廷卖命的湘军忠勇拨出过一毫一厘的粮饷。

虽说曾国藩一手组建了湘军精锐,但要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谈何容易。曾国藩为了维持湘军,只能一边默默暗许,一边给将士们"画大饼",承诺攻进天京城之后,城中财物可以随便取拿。而当曾国荃率领湘军入城后,用洗劫街巷的方法的确捞尽了城内的所有浮财,但却遍寻"圣库"而不得。

湘军不死心,四处拆房、掘地、挖塘,还放火烧了洪秀全的天王府,也没有找到所谓的圣库宝藏。

1864年7月23日,忠王李秀成出逃失败,在南京京郊的一处山林被俘,5日后,曾国藩决定亲自审问李秀成。李秀成被杀前,在监狱中度过了16天,写下了5万余字的供词,言及了太平天国的诸多方面

李秀成本是属意于为太平天国留下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而曾国藩、曾国荃则更关心圣库中的宝藏,于是他们询问李秀成:城中窖藏金银可指出几处否?忠王李秀成的回答则是:国库银米无存、家内亦无金银。

曾国荃无奈,转而亲自提审在天王府内掌管内务的梦王董金泉,可惜的是,即便遭受重刑,董金泉始终选择咬紧牙关,根本没有招供任何有关圣库宝藏的信息

综合史料文献记载,几乎可以推断,除了一些浮财以及天王和幼天王的3枚玺印之外,湘军所获财宝无多,曾国荃和曾国藩也并没有因为攻占了天京城而大发横财,其主要史料佐证有二

当湘军攻下天京后,李秀成奉命保护幼天王外逃,但双双被俘。为了保命的幼天王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均作了详实的交代,却对圣库宝藏一事只字未提。

反过来说,如果曾国荃通过幼天王之口知道了宝藏的下落并找到了宝藏,势必要对知情的相关人等进行灭口。

而事实上,李秀成和幼天王后来被安全地护送到了北京,就是对曾国藩、曾国荃"未吞圣库、身家清白"最有力的证明

曾国藩去世后,曾家便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愈加窘困起来,一次,曾国藩的孙子得了白喉,却无钱医治,曾国荃也凑不出足够的银两,只好托左宗棠借来了300两银子,方才看病抓药

这件史实也能反映出曾国藩和曾国荃克己清廉的为官本色。

太平天国存在了14年,天王府和圣库中不可能分毫无剩,拿下了天京城的曾国荃也不可能半点不取

可以想象,湘军进入各个王府,还是能够搜刮抢掠到不少贵重器物和财帛的,只不过没有外界相传的那么数量众多而已。

关于太平天国宝藏和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详细内容...

"/>

GitHub遭攻击!黑客给出十天限期

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到底有没有留有宝藏?******<p><img src=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太平天国宝藏,以及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丢了156年,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儿了?
  • 太平天国的两大宝藏是否真的存在?
  • 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宝藏,到底在哪里?
  • 中国的三处宝藏一处死活找不到,还有两处呢?
  • 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到底有没有留有宝藏?
  • 太平天国的“圣库宝藏”是否存在?真被曾国荃给贪了?

Q1:丢了156年,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儿了?

当围城三年的湘军蜂拥冲进天京 (南京) 城时,已经杀红了眼的湘军士兵们在疯狂屠戮劫掠同时,最挂念的就是:金库,太平天国的金库,到底在哪里?

从1851年太平军起事,到1853年攻占江宁 (南京) 并定都改名天京,13年来,南征北战的太平军也在不断聚敛财富,并在天京城中建立了一个名为天国圣库的金库存放各种金银财宝,而根据清军眼线汇报,这个天国圣库最高峰时,曾经聚敛了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

当时,外界纷纷传言,“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对此,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还指示自己的九弟、负责围城的曾国荃说,“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当时,湘军在天京城外围城三年,由于清廷财政困窘,湘军士兵们早已欠饷多月,所以,士兵们都早已眼冒金光,想着冲进天京城中大发一笔横财,尽管通过大肆屠戮,士兵们都劫掠得盆满钵满,但让湘军意外的是,他们几乎刮地三尺,但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天国圣库。

对此,曾国藩不无懊恼地向清廷汇报说: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尽管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如此汇报,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对此根本不信。

在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高层看来,天国圣库,肯定是让曾家兄弟和湘军给私吞了,可眼下拥兵三十多万的湘军势大,一时半会也奈何不得。

1

实际上,不仅仅是清廷高层,在1864年天京城破之后,当时举国上下,舆论普遍认为是湘军劫掠洗劫了太平天国圣库。

1850年,洪秀全率领众人在广西金田起事,当时洪秀全要求,所有太平军成员“人无私财” ,所有财产全部“公有” ,在打土豪、均贫富的号召下,太平军队伍迅速扩大,“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

1851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发布诏令说:

“各军各营众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总要一条草(心),对紧天父天兄及朕也。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此后,天国圣库正式建立。当时,太平军规定,如果私人藏银超过5两,就会被治罪乃至处以死刑,“通军大小兵将,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带金宝,尽缴归天朝圣库。倘再私藏私带,一经察出,斩首示众。”

太平军在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后,圣库制度被施行到了极致。当时,太平军不仅没收居民私有财产归入圣库,家庭制度也被一并取消,军中所有男女按性别分别编入营、馆、衙,实行消费供给。

通过这种特殊且残酷的搜敛,天国圣库迅速壮大。据秘密潜入太平军中的细作、道光六年进士张继庚汇报,天国圣库地址设在天京城中的水西门灯笼巷,张继庚在写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说,天国圣库在初设时,有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可以补贴当时清廷巨额的财政亏空。

但此后,随着张继庚在1854年被太平军识破身份杀害,有关天国圣库的消息就中断了,但清军对此一直心心念念。

1864年天京城破后,曾国荃指挥湘军攻入城中逐街逐巷搜索,士兵们在天京城中重点搜查了洪秀全生前居住的天王府,以及遍布城内的几百处王府和其他官员宅邸,但都没有发现天国圣库和传说中的巨额宝藏,为此,发狂的湘军在天京城中到处拆房子、挖池塘,不惜掘地三尺,可就是没有发现宝藏。

为了获悉内情,湘军在俘虏太平军主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后,曾经严刑拷打逼问李秀成说:“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

但李秀成的回答始终是“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

后来,曾国荃又亲自提审了原来掌管太平天国内务的梦王董金泉,但也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曾国荃只好向清廷汇报说,除了发现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外,有关太平天国圣库的窖金,实在一无所获,或许事情只是民间传闻而已。

2

曾国荃如此汇报,清廷不信,民间自然更不肯信。

天京城破后,当时的《上海新报》就报道说,曾国藩的夫人从南京回湖南老家时,光运送财物,就用了二百多艘船护送,因此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天国圣库很有可能,是让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等湘军将领给私吞了。

对此,曾经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清末小说家李伯元,他就曾经在《南亭笔记》中写道:“(曾国荃)攻金陵既破,搜遗敌,入天王府……闻忠襄(曾国荃)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盖无论何处,皆窖藏所在也。除报效若干外,其馀悉辇于家。”

尽管李伯元是个著名小说家,但他关于曾国荃在攻破天京城后,掳财“获资数千万”的道听途说还是不胫而走,实际上,李伯元出生于1867年,去世于1906年,而李伯元出生时,太平天国早已覆灭三年了,因此李伯元的说法能有多少可信度实在不足为论,但此后,关于曾国荃私下掳掠天国圣库的传闻,还是愈传愈广。

实际上,自从1856年参与湘军开始,作为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此后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确实掳掠不少,当时,个性张扬的曾国荃“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战,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对于曾国荃来说,清廷一直对于汉人拥兵心怀猜忌,因此,曾国荃也在有意无意之中,通过掳掠钱财、回到湖南老家买田盖屋,来向清廷证明自己“心无大志”。

经过前后八年营建,到了天平天国覆灭三年后的1867年,曾国荃在湖南湘乡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长600米、宽230米的规模宏丽、“俨若城市”的“大夫第”,这使得外界更加质疑曾国荃是通过掳掠了天国圣库,积攒起了一笔超级财富。

但实际上,曾国荃虽然不像他的兄长曾国藩一般清廉,颇有不少贪污受贿和通过在战争中掳掠的钱财,但要说他“获资数千万”还是严重言过其实。

当时,清廷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设立银库,主要储藏金、银、制钱、银票等财物,清朝国库分为内府库和户部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户部存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8182万两;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清廷户部存银降至1900万两;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也就是太平军起事的第三年,清廷在战争支出激增情况下,户部存银降至可怜的20多万两,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困窘中,假如曾国荃真的掳财“获资数千万”,那势必将为清廷所不容。

太平天国平定六年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初二日,因为受到清廷猜忌、闲居家中的曾国荃在写信给大哥曾国藩的信中诉苦道,“弟向未留剩活钱而用度日繁,亦渐有涸竭之意。”

一个月后,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又写信给大哥曾国藩说,“住乡应酬亦大,明春有权住省城之意,借以省款客酒饭轿钱。”

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曾国荃在写信给两个侄子曾纪泽、曾纪鸿的信中又说:“八年闲居……负欠如海。”

由于这些信件当时属于私人性质,都是到了后世才被公开,因此可见曾国荃虽然在湖南湘乡老家买田盖屋营造豪宅,但从他个人信件来看,他实际的身家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阔绰,因此才屡屡搞得困窘缺钱,为了赚钱,到了1875年,曾国荃不得已再次出山做官,此后他先后担任陕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山西巡抚、陕甘总督、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礼部尚书等职务。

此后,曾国荃先后担任过七年两江总督,仅这七年间就有正规收入210万两白银(包括办公经费),因此,曾国荃虽然有身家,但难说他通过洗劫天京(南京)赚到了多少钱。

对此,曾国藩就曾经为弟弟曾国荃抱屈诉苦道:“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3

既然曾国荃私人掳掠天国圣库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天国圣库,是否又有可能被湘军士兵私下洗劫瓜分了呢?

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记载,湘军攻入天京后,在城中屠戮洗劫达七天七夜,“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於是杀贼十馀万人” ,在这场疯狂的劫掠中,一度欠薪欠饷达一年之久的湘军士兵们,都对通过洗劫天京城,来弥补欠饷有着疯狂掳掠的心理,因此即使当时湘军真的找到了天国圣库,也有可能是被湘军士兵们一拥而上疯狂瓜分,很难轮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来分多少羹。

由于清廷国库困窘、湘军长期欠饷,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对湘军士兵这种通过屠城洗城的劫掠予以了默认,否则他们根本无法驾驭控制数十万长期欠饷的士兵。

另外,天国圣库除了有可能在天京城破时,被湘军士兵集体瓜分洗劫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突出城外的太平军士兵化整为零、带出了天京城外。

例如李秀成在突围时,当时他被人认出堵截后,李秀成为了脱身,就曾经想收买对方说:“能导我至湖州,愿以三万金为酬劳。”

当时,即使是李秀成的随行童仆,也是“两臂金条脱皆满,又以一骑负箱箧,皆黄金珠玉宝贵之物,约值白金数十万两”。

1864年天京城破时,当时洪秀全已经去世,太平军1000多名精兵于是拥护洪秀全的儿子、幼王洪天贵福突围到了湖州,暂住在堵王黄文金的王府,此后,洪天贵福又随军突围到了江西,并在江西被清军俘虏,随后被凌迟处死,年仅15岁。

洪天贵福虽死,但有关洪天贵福曾经将天国圣库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湖州堵王府中的传言却不胫而走,湖州当地百姓对此也深信不疑,当地一位老人就对外说,他曾经于1954年在湖州路过堵王黄文金的旧宅所处的小巷子时,看到两个小孩在把玩一枚比成人手掌还大的铜钱,而这枚铜钱正是天国圣库中的镇库钱。而据两个孩子说,这枚铜钱是他们在堵王府附近的青石板缝隙中捡到的,这似乎为太平军在湖州藏宝,提供了一些侧面的证据。

实际上,有关太平军在湖州堵王府旧宅藏宝的传闻,早在民国时就已经广为流传,据传在1924年,就有两个人专门从上海来到湖州,租下了原来堵王府中的一处老宅院,然然悄悄开挖地下的地窖,之后,这两个人不辞而别。

据此有人推测,太平军堵王府旧宅即使真的藏有金银,估计也早就被这两个人挖走了。

4

尽管后世对天国圣库愈传愈神,但实际上,天国圣库虽然在初期确实仓储了巨额银钱,但在后期,天国圣库是否还存在,已经成了一个谜。

曾经卧底太平军中的清军间谍张继庚,在后续给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的信中,曾经催促清军要尽早攻下天京城,张继庚说,天国圣库在第一次汇报后没几个月,圣库存银就从1800多万两降到了800多万两,原因就是上至洪秀全,下至各个王爷头目,都纷纷从圣库中转移钱财,到了1854年张继庚被太平军识破杀害前,张继庚在最后发出的密信中提到说,圣库存银已降到不足百万两,当时,“东王杨秀清有私银一万余两,天王洪秀全有七千余两,北王韦昌辉有一千余两”。

张继庚被杀后,失去内部眼线的清军,此后也没了有关圣库的最后消息。

实际上,天国圣库的存银,从太平军中的各种奢靡浪费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洪秀全在进驻天京后,就动用上万军民,将原来的清廷两江总督衙署扩建为“天王府”,建成后的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城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精雕细琢,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侈丽无比”。

在洪秀全的带头作用下,太平军中滥封的几百个王也争相攀比,进而不断掏空了天国圣库,此后,从1853年开始,天京城就一直不断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中,各种战争开销,以及购买武器、粮饷,都极大消耗了天国圣库的存银。

到了太平天国覆灭前一年(1863年),当时清军急攻苏州,忠王李秀成准备从天京带兵前往支援,由于缺乏军费,洪秀全及朝臣竟然令李秀成“助饷银十万” ,这种不惜到了勒索己方大将的地步,可见天国圣库到了最后时刻,实际很可能已经名存实亡。

但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向上汇报没有找到天国圣库的说法,还是令垂帘听政的慈禧产生了极大怀疑,碍于当时湘军拥兵30多万,并且朝中上下满是湘军出身的大臣,慈禧对此只能是打个圆场糊弄过去。

但慈禧一直记着这事。

等到先后平定太平军和北方的捻军,并且逐渐裁撤湘军,断掉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左膀右臂后,1868年,当北方的捻军被大抵剿灭后,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需要湘军助力的慈禧,立马下令将曾国藩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

在慈禧看来,将曾国藩调离他的老地盘两江地区,改而将他调到天子脚下的直隶地区,就是为了方便清廷就近控制曾国藩,随后,慈禧又立马下令,将原来的浙江巡抚马新贻升任为两江总督。

就在马新贻赴任前,慈禧也给马新贻下了几个密令,一是在两江地区抑制湘军的势力,二是秘密调查天国圣库的下落,看是否真的被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或湘军所秘密私吞。

马新贻在两江总督任上仅仅待了两年,1870年,马新贻在已经从天京改名为江宁(南京)的校场阅兵后不久,竟然在重重士兵的拥护下,当场被刺身亡,史称“刺马”案

“刺马”案震惊了整个大清帝国,因为身为两江地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和晚清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竟然当场被刺,整个朝廷内外都知道此事绝不简单,以致事后先后负责查办此案的官员都畏畏缩缩不敢冒头,无奈之下,慈禧只能让曾国藩再次回任两江总督,以安抚被马新贻到处镇压、多有不满的湘军旧部。

对于这宗最后不了了之的“刺马”案,当时人普遍怀疑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湘军中人所为,但碍于湘军在晚清政坛根系复杂的强大权势,即使是慈禧,最后也只能是对案件敷衍了事。

随着马新贻的被刺,此后清廷官方再也无人胆敢公开追问天国圣库的下落。

马新贻死后两年,1872年,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也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到了1890年,曾国荃也病逝,但有关传闻在民间一直持续不断。

5

清朝被推翻后,1912年,刚刚建立的南京地方政府碍于财政困窘,不知道从那里听来的消息,竟然真的在1912年底,在南京通济门城楼附近进行了一次挖掘,但当时深挖了40多米都没有发现宝藏,最终空手而归。

部分民间传说则更加神乎其神,南京城内曾经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也被称为蒋驴子,传说此人原来是名行商,经常用毛驴贩运货物。蒋驴子有次运送军粮,得到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垂青,被任命为“驴马车三行总管”。

据说,1864年天京城破时,天京城中的权贵和内宫后妃,曾经“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后来,这些宝物在天京城破后流入蒋某之手,其据以起家,成为南京巨富。

对此有消息表示,晚清时期确有蒋驴子其人,但他本人是做生意起家,而不是传说中的依靠什么天国圣库致富。

民国时期,有一本叫做《真相》的杂志,也曾经煞有介事地写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广州人曾经在太平天国当兵,1864年天京沦陷前,太平军某位王爷曾经命令他和其他46名士兵在其家中挖了一个藏宝洞,埋藏了300多万两黄金白银,工程竣工后,这位王爷以犒赏为名邀请他们赴宴,这个广州人由于刚好疟疾发作就没有前往,没想到其他人赴宴后却被那位王爷全部杀掉灭口。

获悉此事后,这位广州人连夜抱病逃离天京(南京),后来,此人在临终时曾经交给他儿子一张草图,并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把藏宝发掘出来,以安抚我的遗志。”据说,此人的儿子后来果真到了南京寻宝,但至于有没有找到宝藏,《真相》杂志就没了下文。

此后,还是有人不甘心,又有人将原来南京天王府中西花园的湖水放干进行挖掘,但也是一无所获。对此有关方面表示,南京文化遗存丰富,深挖4米多,就已经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层了。而自清末以来,南京古城内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早已经被大规模挖掘过,但都没有发现传说中的所谓天国圣库宝藏。

尽管斯人已去,但有关天国圣库的传说,或许还将持续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董佳:《教科书里没有的近代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

白雁 胡玉梅:《太平天国窖藏宝藏之谜》,《现代快报》

安丝薇:《英雄自剪羽翼——浅谈曾国藩裁军原因及影响》,《文史月刊》2012年9期

丁芮:《湘军与近代 社会 控制的转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Q2:太平天国的两大宝藏是否真的存在?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财政制度,即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中,进行集中管理。百姓私藏金银,若被发现,立即问斩。也就是说,在这种统一集中的财政制度下,太平天国一定高度聚集了无数金银,那么天京宝藏的传说就更加真实可信了。


并且,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南京经营数十年,励精图治,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雄厚的财政做支撑,恐怕做不到。而在当时,的确流传着天京宝藏的传说。尤其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攻破南京城以后,大肆劫掠,几乎将南京城翻了个顶朝天,为的就是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也清清楚楚地提起过洪秀全的“窑金”。可见,天京宝藏并非空穴来风。


天京之战,率先攻进南京城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的一支军队。据说,当时曾国荃带兵一路杀到天王府,在天王府四下搜寻,发现了洪秀全埋于天王府地下的“窑金”,将其占为己有,最后一把大火,将天王府焚毁,以消灭证据。当然,曾国荃如此做法,肯定是授曾国藩之意。也就是说,天京宝藏最终很有可能落入了曾国藩兄弟手中。据史料记载:“宫保曾中堂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湖南,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曾国藩的太夫人仅仅是回一趟老家,就如此大的排场,船上到底装的是什么?恐怕不言而喻。


至于石达开宝藏,一直以来,更是众说纷纭,疑点重重。


当年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时,带走了天京的大批金银,以充做军饷。当石达开率军来到四川大渡河时,为暴涨的河水所阻,无法渡河,再加清军的围追堵截,石达开军队危在旦夕。传闻,在石达开军队覆灭前夕,石达开曾密令一批士兵将宝藏埋于大渡河附近的某隐秘处,并且还绘了一张宝藏示意图,方便后人寻找。之后石达开及所属部队全军覆没,宝藏也就永远沉于地底。


一直到抗战时期,关于石达开宝藏的传闻又涌出水面,而且传到了当时的“四川王”刘湘耳边。刘湘听说后,十分激动,立即派出一千名工兵前去当年石达开驻扎部队的紫打地附近挖掘宝藏。三天后,工兵们挖出一个洞穴,穴内堆放着一批生锈的长矛刀剑,疑为当年太平军使用的兵器。然而,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担心刘湘私吞石达开宝藏,于是派他出川抗日。就这样,挖宝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Q3: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宝藏,到底在哪里?

一、当中的太平天国宝藏,至今为止也是一个谜团,从当初人们就在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到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太平天国的宝藏真的存在,那么也不可能有人真的知道这个秘密,因为藏宝藏的话本来就是非常秘密的。


二、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1851年1月,洪秀全被分为国王,石达凯是翼王。传说在大渡河被毁前夕,石达开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就把很多宝藏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据说石达开还有一张宝藏图。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兄弟带兵寻找,但仍有人认为。


三、传说中的宝藏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湘军进城后,流传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藩夺金的说法。进入私人口袋后,为了销毁证据,大火烧毁了天宫。有人认为,实际上天王政府还没有完全烧毁,核心建筑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金龙殿”下是否有宝藏还是个谜。


四、还有传说大渡河里藏着宝藏。石达凯随军携带了许多金银珠宝,放在七口大棺材里,并派人掩埋。埋葬之后,这些士兵被杀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宝藏在哪里,所以到现在为止太平天国的宝藏也没有找到,也许他还埋在某一个角落里,也许这个宝藏真的不存在。


对于天太平天国的宝藏问题,只能等科学家们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也许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发现太平天国宝藏的地方。

Q4:中国的三处宝藏一处死活找不到,还有两处呢?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很难想象在历史的长河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黄金。白银,珍宝,加之我国的大唐盛世,八方来朝,可谓是造就了中国无数的珍宝,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珍宝都去了哪里?除了一部分流出海外,还有更多的埋藏在这片大地上!


在中国,最大的宝藏莫过于三处,一处是太平天国宝藏,一处是秦始皇陵,还有一处是南海沉船宝藏。


一,太平天国宝藏


清朝末期,朝廷腐朽无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占据富庶的江南十几年,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村开始,直到南京城陷,持续了十四年,他们的财务制度,决定了巨额财富被集中起来,保守的估计有三四千万两白银,而且洪秀全本人对金银财宝也有特殊的喜好,连帽子都是纯金打造的,太平天国自己的史书记载,那顶黄金帽子就有八斤重,不算工艺价值,单按金子计算,那就是洪秀全的龙袍,那也是金丝编织而成的,纽扣也是想着宝石的金疙瘩,真有点“满身尽带黄金甲”的味道。但是太平天国灭亡后,宝藏却消失不见了,至今还有人在不停的寻找!


二,秦始皇陵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秦始皇陵十分的庞大,壮观,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等都是很庞大的,让人不得不认为地下宫殿的辉煌,但是地宫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至今却不敢动,仅仅是因为秦始皇陵中的各种机关,让人不敢踏进去!


三,南海沉船宝藏。


南海沉船宝藏中国南海的海上航线四通八达,从古至今的沉船数量多达2000 至3000艘,其中以来元时代沉船居多,埋藏有大量古瓷器。这是一笔极其可观的宝藏,2007年12月22日,神秘的“南海一号”终于被整体打捞出水,住进了耗资1.6亿元的水晶宫,2008年,水晶宫对外开放,好奇的游客都可以一睹曾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八百年南宋沉船珍宝。


中国的宝藏不仅仅只有我国古代的经济,珍宝,更多的是我国古代的人的智慧,古人的精神,除去这些,神州大地上还有多少的宝藏!

Q5: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到底有没有留有宝藏?

让我们看看太平天国花钱的方式,以及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的状况。我们或许会得出线索。


太平天国确实曾有过巨额财富,但开销很大,消耗很快。


作为雄踞东南富庶之地十来年的政权,太平天国有钱,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我们再看看太平天国豪气的花钱方式,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这么花。


据大清间谍张继庚(张炳恒)汇报:初入金陵时,太平军圣库大约有1800万两白银。


18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大清的存银是800万两!可以说,此时太平天国可以算是富得流油了,大清国库的存银也只有他的零头。


可是,这1800万两白银,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只剩下了80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也很快就消耗殆尽!


这么迅速的消耗,实际上是有四个原因:


1、正常的作战、行政等开销:太平军在北伐、西征初期,征战的钱很大部分来自圣库拨款,这是不小的开销。


在清朝方面,湘军的军饷,大清依靠正常的财政能力也是负担不起的。为此,只有开了“厘金”等其他方式才能维系湘军的正常运转。


而太平军在进入金陵之初,实际控制的只有金陵、扬州等寥寥几个城市。要搭建行政系统、维系军队、战役准备,开支巨大。


2、收入锐减:而在太平军地盘扩大后,由于“圣库”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很快就遭到了严重破坏(更严谨地说是遭到摒弃),因此太平天国“圣库”收入锐减。


3、恩赏:进入"小天堂"后,依功劳赏功臣,是洪秀全很早就做出过的承诺。因此,在进入天京后,太平天国对功臣进行了“豪气”的赏赐,不光是各王,各国宗、丞相、侯爵都进行了普遍的“赏赐”;


早在转战期间,太平天国就已许诺:到小天堂后就封赏功臣。天下未定就大肆封赏,实在太早!


尤其是到了天京最后被围期间,由于长期缺粮,形势危急,天王、忠王都曾经大肆以金银“封赏”,试图振奋人心。


4、奢侈的生活:关于天王、东王等领导者生活的“精致”,大家应该早有耳闻。此处不再赘述。不过,我们要补充一点:生活腐化的绝不仅仅只是天王、东王几个人。


太平天国各部的最后时刻,都拥有大量财富


李秀成在出逃后,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村民甚至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


石达开在被困大渡河期间,也曾经试图重新重金收买土司。


与之相应的:北伐军、石达开远征军、石达开远征军的分支,以及后来转战各地的太平军余部,甚至一些在战争中突然“消失”的部队,他们都应当携带了不少的财富。而在转战之时,他们很可能对“宝藏”进行过掩埋、保存。


因此,在如今河北、四川、广东等地,都有太平军宝藏的传说。我相信,这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广东韶关东湖坪村流传的太平天国宝藏寻宝诀: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


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宝藏的问题,我认为:“圣库”之谜应该不大可能,而零散的各军,很可能都曾经保存了不小的财富。


这些零散财富,与太平天国“圣库”不是一个量级,但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财富。

Q6:太平天国的“圣库宝藏”是否存在?真被曾国荃给贪了?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地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政权建立起来,便很自然地产生了财政事务,统治者为了行使国家职能,就要向人民征收赋税或者是纳贡,因此,为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也就应运而生,即是"国家金库"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改为"天京",定其为都城,并颁布了"圣库"制度:太平天国的子民,一律要将自己的钱财上缴到"圣库"中,凡私藏银子超过5两者,当论罪处置,严重者将被处以死刑。

太平天国存续的14年里,数万名天国子民参与其中,"圣库"中积累的财富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的圣库就是太平天国的国家金库,关于"圣库"中财富的数额,史料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1853年9月,湖南保靖县知县张继庚眼见太平军攻城略地,占领了南京,便矢志复仇——自己甘愿化身为清军的间谍,潜入太平天国内部秘密串联,伺机和清军里应外合,誓要剿灭太平天国。

张继庚化名为叶知法,先是混迹于太平天国的机匠馆中,后又混入韦昌辉的典舆殿内任教书先生,暗中纠集同伙、结盟谋反

他辗转联系上清军首领向荣,接连送去了36封密信,其中的一封密信中写道:太平军占领南京后,运送了一批白银藏于"圣库"之中, 共计1800余万两 ,而"圣库"就在南京城内水西门的灯笼巷中。

天王洪秀全宣称"圣库"乃为公有,而实际上,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诸王的吃穿用度皆从"圣库"中直接取用,所谓的"圣库"实际上也就成了天王洪秀全的私人宝库

拥有了巨额财富后,天王洪秀全便开始和诸王一起建造豪华的府邸,秉着钱财共用的主旨大肆从圣库中拨用大笔银钱来满足私欲。

李鸿章曾在一封家信中提到:忠王府(忠王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清军在忠王府中发现了一顶金冠,其制造用工之重,简直堪比英国女王的皇冠了,如此这般的奢华享受,还只是太平天国诸王府邸中最为简朴的存在,那么,其他诸王生活起居的奢靡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梵天庐丛录》中曾载,当曾国荃攻下了太平天国,走入天王府的大殿中,只见目之所及,皆金碧辉煌,殿前悬挂的4盏大灯皆是用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风磨铜"打造而成;偏殿的地砖下全是女子缠绕手臂的黄金饰物;一间房间里存放的都是一些稀有罕见的宝珠和宝石

1872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在贵州的败亡而彻底终结,而民间却留下了太平天国的建筑遗迹和有关圣库宝藏的传说。

圣库中的财宝究竟几何,是被人带走还是藏匿在某处,只有民间流传的一首宝藏谜诗《太平天国宝藏诗》引得世人产生了无尽的猜想,诗歌内容是这样的: 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跳一跳,让一让, 一脚踢出个元宝缸。

从那以后,世人皆对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藏趋之若鹜,可迄今为止,还是无人找到这个所谓的宝藏。

1864年,被湘军困剿了数年的天京终告沦陷,曾国荃第一时间率领湘军部下在天京城内展开了抢掠和洗劫,重点对象是天王府、诸王府邸以及天国官员的宅邸。

在攻进天京之前的数月,曾国藩一直暗示着守城备战的湘军,说只要攻下了天京,夺取了"圣库",则无数财宝任由湘军将士们自行取用。

曾国藩、曾国荃的言行并不意味着他们怂恿湘军将士们成为劫匪流寇,翻阅清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末期,清廷腐化堕落,国库亏空,慈禧只顾虑自己生活奢靡无忧,却不曾给为她和清廷卖命的湘军忠勇拨出过一毫一厘的粮饷。

虽说曾国藩一手组建了湘军精锐,但要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谈何容易。曾国藩为了维持湘军,只能一边默默暗许,一边给将士们"画大饼",承诺攻进天京城之后,城中财物可以随便取拿。而当曾国荃率领湘军入城后,用洗劫街巷的方法的确捞尽了城内的所有浮财,但却遍寻"圣库"而不得。

湘军不死心,四处拆房、掘地、挖塘,还放火烧了洪秀全的天王府,也没有找到所谓的圣库宝藏。

1864年7月23日,忠王李秀成出逃失败,在南京京郊的一处山林被俘,5日后,曾国藩决定亲自审问李秀成。李秀成被杀前,在监狱中度过了16天,写下了5万余字的供词,言及了太平天国的诸多方面

李秀成本是属意于为太平天国留下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而曾国藩、曾国荃则更关心圣库中的宝藏,于是他们询问李秀成:城中窖藏金银可指出几处否?忠王李秀成的回答则是:国库银米无存、家内亦无金银。

曾国荃无奈,转而亲自提审在天王府内掌管内务的梦王董金泉,可惜的是,即便遭受重刑,董金泉始终选择咬紧牙关,根本没有招供任何有关圣库宝藏的信息

综合史料文献记载,几乎可以推断,除了一些浮财以及天王和幼天王的3枚玺印之外,湘军所获财宝无多,曾国荃和曾国藩也并没有因为攻占了天京城而大发横财,其主要史料佐证有二

当湘军攻下天京后,李秀成奉命保护幼天王外逃,但双双被俘。为了保命的幼天王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均作了详实的交代,却对圣库宝藏一事只字未提。

反过来说,如果曾国荃通过幼天王之口知道了宝藏的下落并找到了宝藏,势必要对知情的相关人等进行灭口。

而事实上,李秀成和幼天王后来被安全地护送到了北京,就是对曾国藩、曾国荃"未吞圣库、身家清白"最有力的证明

曾国藩去世后,曾家便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愈加窘困起来,一次,曾国藩的孙子得了白喉,却无钱医治,曾国荃也凑不出足够的银两,只好托左宗棠借来了300两银子,方才看病抓药

这件史实也能反映出曾国藩和曾国荃克己清廉的为官本色。

太平天国存在了14年,天王府和圣库中不可能分毫无剩,拿下了天京城的曾国荃也不可能半点不取

可以想象,湘军进入各个王府,还是能够搜刮抢掠到不少贵重器物和财帛的,只不过没有外界相传的那么数量众多而已。

关于太平天国宝藏和太平天国宝藏是真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详细内容...

" src="http://9wjgz.adentrate.com/styles/qinggan/static/picture/0.png" class="dfe4-921c-192e-7e82 avatar" height="35" width="35">

  被隐形降权,遭攻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经营初期,太多困惑,别人都把产品养肥了我才上架。

并从其他两个广告系列中,黑客执行搜索字词添加为完全匹配。这里另有几个小知识:出天确保TTR尽可能高确保关键字拥有一定的流行度尝试创建一个新的广告组与广告系列2、出天什么是转换根据苹果的文档介绍,转化的意思为:由竞价广告产生的下载次数或重新下载总数”。

GitHub遭攻击!黑客给出十天限期

其实这方面最大的用处,限期是使我们的运营人员可以更便捷的了解我们的用户,关于用户运营方面的知识点,这里就不展开与大家讲解了。并熟悉使用各大工具来发现ASM的投放效果,遭攻击以及关键词竞争热度分析等,这里建议大家使用蝉大师ASM量化托管工具。如果用户中断或直接取消下载/安装过程,黑客这时将不会计入转换。记得上个星期我们与大家总结了一下蝉大师海外客户ASM的一些经验与错误,出天今天我们再接着上个星期的文章,出天为大家带来ASM投放时常见的十大错误,以帮助大家在ASM正式投放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ASM常见的八大问题:1、确保不超过总支出与每日支出的限额换句话来说就是别超资了,提高时出价尝试2x,3x,4x,5x基线出价,期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一些时间,不然监测调价期间的数据时,因为时间间隔太短,会让ASM投放师出现误解document.writeln('关注创业、限期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

微信自媒体、遭攻击微信电商的火爆,也成为站长关注的热点。想要获取最新IT资讯、黑客站长干货分享, 可以关注A5站长网微信公众号。有乘客在搭地铁的空隙里,出天突然被吸引。

 网易云音乐:限期最终投放85条内容,限期从4亿条乐评中挑选而出据网易云音乐推文介绍,这次地铁海报上的85条评论,均来自网易云音乐点赞数最高的5000条优质乐评,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映入乘客眼帘。——网易云音乐用户@醋溜6在梶浦由记《Palpitation!》歌曲下方的评论 当然,遭攻击还有关于爱情“你还记得她吗?”“早忘了,遭攻击哈哈”“我还没说是谁。新榜:黑客据说这次被投放的歌曲评论是从5000条优质乐评中筛选而出,黑客具体如何挑选?网易云音乐:实际上乐评筛选有两个步骤:先通过后台数据筛选,从网易云音乐4亿条乐评中选择了点赞排行前5000的乐评;再通过人工筛选,从5000条中精选了近百条评论,最终落地布置到地铁。举个例子,出天在网易云音乐站内有一个用户自发创建的“震撼心灵的史诗音乐”这个UGC创作的优质内容最初就是在评论区被发现的。

新榜:网易云音乐后续是否会考虑通过评论进行更多玩法?网易云音乐:会的,我们将会用更多的形式来传播优质乐评,包括线上、线下各种活动,目前都已经筹划中,可以期待一下。因而UGC的呈现方式简直太适合不过,它足够接地气,恰好弥补了大多文案空洞、缺乏温度的不足。

GitHub遭攻击!黑客给出十天限期

今年他们的传播需求刚好有“春天、音乐”这块传播点,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的合作。新榜:这是网易云音乐第一次做地推吗?之前的效果如何?网易云音乐:之前我们也有过多次地推活动,比较大的在2014-2015年有一个“音乐加油站”的地铁站活动。而且符合网易云音乐的品牌调性,文案的风格颇受文青青睐。其实同样具有UGC优势的还有豆瓣,豆瓣电影的评论区一直是一大看点,但豆瓣投放出来的地铁海报没能结合这一点,文案十分平淡,甚至有点过于“文青”,让人难以理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切的闹闹哄哄,只是他在水帘洞躲避风沙那晚做的一个梦。因为活动后有不少人没有归还设备,引发了对“诚信”、“道德”的讨论,当时在微博、媒体上都有报道,话题讨论度和关注度都很高。 活动结束后,被归还的设备全部捐赠给贫困学生。 这一句句让人驻足的文案,均来自网易云音乐的乐评。

具体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有经过评论用户的同意?后续还会有哪些动作,为此,新榜专访网易云音乐,了解到这次刷屏营销背后的细节。 甚至还有乘客忍不住在站台自拍了起来。

GitHub遭攻击!黑客给出十天限期

——豆瓣用户曲非烟在《一生所爱》下方的短评“我们终于失败了”这是我听过最浪漫的情话——豆瓣用户琦殿在《甜蜜蜜》下方的短评2.文艺清新,兼具情怀对于地铁上的“低头族”而言,时间非常碎片化,他们很难被一则文案吸引,缺乏共鸣的话,看了也就忘了。 也有乘客在进地铁的那一刻,多瞥了脚下两眼。

 3.天时地利,借力地铁引爆话题关注地铁本身就是人流量相对集中和密集的城市基础设施,自带高爆性和话题性。以往的杭港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来来往往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但这两天却格外引人驻足。”——网易云音乐用户@_Z_S在Pianoboy《Thetruththatyouleave》歌曲下方的评论谢谢你陪我校服到礼服。——网易云音乐用户@张小诅咒在朴树《生如夏花》歌曲下方的评论小时候刮奖刮出“谢”字还不扔,非要把“谢谢惠顾”都刮的干干净净才舍得放手,和后来太多的事一模一样。——网易云音乐用户@绿城小夜曲在费翔《故乡的云》歌曲下方的评论每个人的裂痕,最后都会变成故事的花纹。  但如果用豆瓣同网易云音乐一样,用UGC模式呈现文案,却完全是另一种感受(榜妹手拟):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梦想的一半:拥有了墨镜。新榜:以往很多品牌选择地铁投放,都会侧重“北上广”这三个城市,网易云音乐为何选择杭州?网易云音乐:杭州近段时间的发展比较快,尤其是在G20峰会以后,也进入了准一线城市的行列,从城市规模、人群来说,都能满足需求爆炸性的传播需求。

——网易云音乐用户@BORNSICK在梁静茹《会过去的》歌曲下方的评论 关于友情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之前“新世相”丢书,TFBOYS队长王俊凯生日,粉丝包下重庆轻轨,把车厢外壳换成应援广告,都是因为这一点。

新榜: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一直都非常出彩,为何你们现在才用UCG形式来呈现推广?还是说之前也有类似的尝试?网易云音乐:评论功能是我们产品上线开始就有的功能,网易云音乐能形成浓厚社交氛围,乐评、歌单等UGC内容功不可没,是我们内容生态建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此前也做过不少围绕UGC内容的推广活动。不仅打动了无数路人,而且在社交媒体呈现刷屏,网易云音乐微博下好评扎堆,朋友圈中到处侵染着“网易红”,连苹果的“姨妈红”相比之下都略显黯淡。

也没什么别的目的,就是来“戳”你心的,并且防不胜防。杭港地铁每年都会策划创意类相关事件,之间也推出过不少好玩的专列其次是资金规划的问题,其实没知名度的品牌没必要搞的这么大而全,反而把资金分散了,多出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在不影响效率和品质的前提下能砍掉的成本全部砍掉,钱花的不在多,而在花的对不对,花出去的钱有没有价值,要做小而精,精兵简政!@昭惹:写个品牌定位和运营思路看下吧。所以你说呢?首先要想赚钱除了提高销售倍率和降低库存外,便没有办法了,然而提高销售价自然会影响到销售,由于我没有线下大牌那么知名,肯定不会考虑,其次占成本比重最大的就是天猫了,除了5%的扣点以外,广告费才是它最吸金的地方,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打广告?如果不打广告,在天猫根本就找不到这个品牌。

但是他会不断塑造成功的典型,100个人死了99个1个人过得很好,外面的人也会盯着那一个人,所以即使死了一批,会有另一批前赴后继,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逃脱不过炮灰的命运,这就是淘宝。有位派友说,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来形容马先生的淘宝绝不为过,他的庞大帝国无不是建立在吸干无数商家的血的基础上的,其实像我这样的商家不计其数,都不断沦为他的炮灰。

真是的,你这些人,好好的设计师不做,非要趟这浑水,真的不做死就不会死。13年跟14年完全靠刷的年代都没有赚到钱,现在更别想。

写明白了就知道自己原来为什么亏了。好的设计师是品牌的灵魂,但只有灵魂的东西真的不能称之为品牌。

小二权力太大今年格外的与众不同,自从大点的活动改为人工审核,就变成了内定,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几年一路跟着马云走过天猫,天猫的大环境变了,小二权力太大,想让谁上活动就让谁,要是没有路子,抢购是绝对过不去的,上来上去就那几家再做,那些高管就真的看不见吗?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没了广告费,没了运营和推广的人员工资,没有竞价排名的广告和活动,专注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把售后做好,那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除了马先生的规则,说来说去的问题还有资源不公的问题,同一个平台,大家都缴费了,为什么一些关系好的天猫店铺就能享受大量优质的资源呢,凭什么线上也开始搞人际关系了,所以最重要的问题是要监管,不能让权力部门太任性了,让整个平台资源都公平公正一点儿,给所有在平台上经营的商家一个平等的机会!这难道不是马先生应该长期构建的良性生态圈吗?去年天猫男装店有12000多家,今年只剩9000多家,那几千家都玩不动了,那只是男装类目,其他类目更是数不胜数,好多已经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我是万千亏损商家的其中一个,我用我的方式为正在挣扎在天猫坑里的他们代言。大家都知道我是女海归设计师,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却把生意做得一团糟。不给天猫商家钱就没有流量还是一起看我的这2倍的倍率是亏是赚,仔细推算过我的毛利率是10%,以下图形剖析: 再上传一张刚刚工厂发给我的7月份的出货单,像这样的单子文件夹已经一大摞了呢,去年的今年的,不要脸的欠着,不是有人说要想成功必须做到1:坚持;2:不要脸;3:坚持不要脸。我不走低价,坚决不做假货我不走低价位,坚决不做假货,共用一线品牌的面料,卖亲民的价格,做设计师品牌是我的梦想,只是误入平台,亏了这么多钱,如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就是所谓的流量,说白了不给天猫钱商家就没有流量。以上三点我都做到了,也还没有成功,可见说这话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反正也有空,就跟大家把上次评论的一些疑惑理清。同样的质量,同样的面料,款式变化一点贴在不同的牌子就是不同的价格,(同行也许会拍砖,但事实便是这样)。

当然作为商业平台,赚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已经到赚钱无下限了。我的原创设计品牌在天猫售价是工厂贴牌出厂价的2倍。

广告合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